昨日是两岸“三通”5周年的重要纪念日。香港《大公报》今日发表评论回顾两岸“三通”5年来的历程。评论指出,两岸“三通”实施5年来,惠及两岸无数同胞,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一步深化,两岸“三通”也应扩大合作范围和深度。
评论摘编如下:
昨天是两岸“三通”5周年的重要纪念日。2008年5月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,坚持“九二共识”,两岸关系破冰回暖。海协会和海基会恢复了中断9年的事务性协商,同年11月签署了《海峡两岸空运协议》、《海峡两岸海运协议》、《海峡两岸邮政协议》,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、空运直航、直接通邮正式启动。从此,两岸终于实现了“通航、通邮、通商”,进入了大交流、大合作、大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。
早在1979年元旦,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发表了《告台湾同胞书》,首次提倡两岸“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”,“发展贸易,互通有无,进行经济交流”。其后,大陆有关部门先后发表谈话,表示随时准备和台湾有关方面就两岸通邮、通航、通商问题进行协商,并为两岸“三通”提供一切方便。但90年代李登辉当局对两岸经贸交往实施所谓的“戒急用忍”政策,还抛出“两国论”的“台独”主张,导致两岸关系剑拔弩张。2000年民进党执政,陈水扁隔年即叫嚣两岸是“一边一国”的关系,对两岸经贸採取“积极管理、有效开放”的紧缩政策。所以,在2008年5月以前,两岸没有常态性直航班机,邮品传递要经香港中转,两岸经贸方面则是“只有台资登陆、陆资不能入岛”的单向往来。
两岸“三通”实施5年来,惠及两岸无数同胞。尤其海空直航使两岸形成一日生活圈,也为大陆居民赴台观光购物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渠道,更打通了岛内业界的财路,降低了两岸商品往来的运输成本和时间,增加了台湾产业与产品的竞争力。两岸“通商”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:两会于2010年6月签署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(ECFA)。两岸将逐步打破关税壁垒,相互开放市场,朝两岸市场一体化的目标迈进。
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一步深化,两岸“三通”也应扩大合作范围和深度。
鉴于两岸航空需求日益旺盛,大陆民航业建议10年内两岸将全面开放天空,不限航班、航线、航空公司,并跨越台湾海峡直飞。两岸航运业界在上周共同举办的海运论坛上也达成共识,未来双方将着力加快推进直航联通进程,逐步实现两岸多种运输方式的“无缝衔接”;加强航运业产业链深度融合,扩大两岸交通运输领域相互投资和市场开放。
在“通商”方面,两岸虽然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,但由于台湾“立法院”未开始审核程序,所以签署半年后仍未生效,而两岸也正在进行数量和项目更为庞大的货物贸易协商。期盼岛内“立委”能急业界所急,尽快让服贸协议生效,以免让业界错失商机。与此同时,台当局还应进一步开放陆资,为陆资和陆企入岛营造友善的营商环境。
两岸“三通”历经30年终于修成正果,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成果。所以,两岸同胞应同心携力,坚决反对“台独”分裂势力,维护得之不易的两岸和平局面,共创两岸美好前景。